项目展示

乌鲁木齐 9 天雪假配免费滑雪,广东的特色假期在路上了?

当乌鲁木齐中小学生即将迎来长达 9 天的 “雪假”,还能凭身份证在阿勒泰四大滑雪度假区免费滑雪的消息传开时,广东家长的朋友圈瞬间被羡慕声刷屏。“同样是中小学假期,为啥新疆的娃能在雪地里撒欢,我们只能在空调房里刷题?” 这样的疑问,道出了不少广东人的心声。但细细梳理不难发现,广东虽无雪可玩,却正用自己的方式解锁着特色假期的新可能。

乌鲁木齐的 “冰雪福利” 确实让人眼红。根据最新安排,2025 年 12 月 1 日至 5 日,当地中小学生将正式开启雪假,加上前后两个周末,最长可连休 9 天且无需调休。更贴心的是,6 至 18 岁学生凭乌鲁木齐户籍或住址证明,就能在将军山、可可托海等四大国际滑雪度假区享受 2 天次的免费滑雪权益。这种将地域资源与假期安排深度结合的模式,既让学生释放了天性,又传承了冰雪文化,难怪成为全国教育圈的焦点。

但羡慕之余更要看到,雪假的诞生离不开独特的自然禀赋。乌鲁木齐地处北疆,冬季降雪期长达 5 个月,阿勒泰更是被誉为 “人类滑雪起源地”,丰富的冰雪资源为假期提供了天然载体。而广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全年无雪,即便是人工滑雪场也仅有广州融创、深圳世界之窗等寥寥数处,且运营成本高昂,显然不具备推行雪假的基础条件。教育专家指出,假期设置从来不是简单的 “复制粘贴”,关键在于契合本地气候与文化特质。

事实上,广东早已在特色假期的赛道上悄然发力。就在乌鲁木齐官宣雪假的前一天,深圳市龙岗区可园学校宣布将于 11 月 14 日至 17 日试行 4 天秋假,成为深圳首所 “吃螃蟹” 的学校。不同于传统假期的 “放羊式休息”,该校推出了针对性的 PBL 项目式任务清单:小学低段学生要收集落叶拼贴 “秋日王冠”,高段学生需完成 “城市秋味地图” 调研,初中生则要设计 “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” 方案,所有任务均不设标准答案,只重实践过程。这种 “把世界当课堂” 的理念,与乌鲁木齐雪假的实践导向异曲同工。

更大范围的试点正在全省铺开。佛山市教育局 8 月印发的通知明确,2025-2026 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春秋假试点:秋假安排在 11 月 12 日至 14 日共 3 天,春假则在 “五一” 前后设置 2 天,合计 5 天的假期全部从学校机动时间中调剂,不占用授课和复习时间,更无需调休补课。为解决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,佛山还参照暑期模式设置免费校内托管点,同时要求博物馆、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全部免费开放,形成 “家校社” 协同育人网络。

乌鲁木齐 9 天雪假配免费滑雪,广东的特色假期在路上了?

这种探索并非广东独举,而是响应国家政策的主动实践。今年 9 月,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》中,明确提出 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”。在此背景下,广东的假期改革呈现出鲜明的 “岭南特色”:不同于杭州侧重文旅融合的长三角模式,也区别于恩施州主打农事劳动的中西部模式,广东更注重城市资源与素养教育的结合。以深圳龙岗外国语学校集团为例,其春季假期曾组织学生走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监测候鸟,或深入非遗工坊学习广绣技艺,让假期成为课堂知识的延伸。

当然,广东的特色假期探索仍面临挑战。正如全国多地试点中暴露出的问题,76% 的教师反映假期教研任务加重,32% 的双职工家庭存在看护缺口。对此,佛山的方案给出了针对性回应:明确春秋假期间 “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”,严禁对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比;同时将落实带薪休假纳入工会维权内容,推动企业配合家长错时休假。深圳可园学校则通过提前一个月打磨实施方案、组建跨学科筹备小组,确保假期活动既有质量又不增加师生负担。

反观乌鲁木齐的雪假,其实也经历了从试点到成熟的过程。其免费滑雪政策背后,是当地 “冰雪 + 教育” 的产业布局 —— 依托得天独厚的雪资源,将假期消费与文旅发展深度绑定,既让学生享受福利,也带动了滑雪产业的普及。这种 “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” 的思路,恰恰为广东提供了借鉴:既然没有冰雪,不妨深耕海洋、生态、非遗等本土资源。比如珠海可依托海岛资源开设 “海洋探索假”,潮州可结合非遗文化设置 “传统工艺实践周”,让每个城市的假期都有独特的文化烙印。

如今,广东的特色假期已从 “单点试点” 迈向 “区域推进”。除佛山、深圳外,广州也已鼓励各区探索春秋假制度,2025 年 3 月已有公办中学率先试行春假。这些尝试或许没有雪假那般浪漫,却更贴合广东的地域特质与教育需求。正如教育专家所言,假期的价值不在于形式的猎奇,而在于是否能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、亲近生活。从这个角度看,广东的特色假期不是 “能不能安排” 的问题,而是正在 “如何更好安排” 的路上。

yy易游,米乐YY易游,yy易游mile,米乐m6易游,yy易游体育,yy易游体育官网,yy易游游戏官网入口

当乌鲁木齐的孩子们踩着雪板驰骋在雪山之上时,广东的学生们或许正拿着放大镜观察湿地的生态,或用针线勾勒出广绣的纹样。不同的假期场景,承载着相同的育人初心 —— 毕竟,教育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,而是因地制宜的生长。

发表评论